中华雪文化
发布时间:2014-07-18
雪是从云中降落、具有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体降水物,是由于气温较低,水汽在空中凝结生成的。20世纪初,对冰雪做过专门研究的日本物理学家谷宇吉郎曾把雪比做“来自天空的信使”,并查明怎么千差万别的雪的结晶形式取决于高空气温高低和水蒸气的多少。空中云层的厚度、湿度、温度对雪花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星形雪花的形成要求较大的湿度,而湿度较小的云层易于形成片状、粉末状雪花。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资源。雪的形态和特质与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它必然会渗透到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去,从而产生对雪的认识、利用、欣赏等活动,进而逐渐积淀成一种“雪文化”现象。
华夏民族对雪的认识,首先是从功利——实用角度出发的。古人认为“雪是五谷之精”,冬雪适时而至,来年便会“年登岁稔”。在中华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度里,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而农业收成的好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雨、雪)的多寡和时空的分布。风调雨顺,水量充足,湿度适中,加之农民的勤劳耕作,粮食就会丰收。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有了养家活口的东西,就会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也自然会稳定。冬季里天降瑞雪,一来可以将田地里的害虫冻死。二来在春天到来时,融化的雪水正好滋润干涸的土地,为春耕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积雪消融后,变成雪水,还可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也可以被积蓄起来,供人畜饮用和灌溉农田。现代科学证明,普通水的水质取决于重水含量,含量高则水质差,反之则水质就好。通常情况下1千克水含有1克重水,而1千克雪水只含0.25克重水,可见雪水的生化性能要比一般水要好得多。春耕浸泡种子时,重水轻的雪水的发芽率远远高于重水重的一般水。因此,雪水充足,开春的麦子等社会农作就会长得好。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瑞雪兆丰年”——这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也是对雪现实价值的充分肯定。“同云遥映岭,瑞雪近浮空”(南朝陈张正见《玄都观春雪》),“呈丰尽相贺,岂止力耕家”(唐韩愈《咏雪赠张籍》),瑞雪缤纷,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景,能不相互庆贺吗?许多长年积雪的雪山融化的雪水还成为滔滔江河的源头。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区,都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雪山高耸,冰川纵横,茫茫的雪山和冰川储藏着丰富的水源。每当冰雪融化季节,雪水融流,汇入长江、黄河的怀抱,成为滚滚江河的不竭源泉。
雪还有净化空气的功能。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内部的微孔空间很大,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使空气变得清新洁净。
另外,雪还是一种廉价的清洁能源。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000吨有石油。
作为一个崇尚自然美的民族,中国人对雪的认识,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不论是雪花飘落的翩然姿态,还是白皑皑覆盖大地山河的银装素裹景象,不论是雪的洁白无瑕,还是雪内在的独特韵味与性格……都成为中华民族对其赞赏不已的重要因子。
雪,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纷纷雪飘,巍巍雪山,莽莽雪原,断桥残雪……都是展示雪之美的渊薮。
我国的青藏高原,到处是一片晶莹夺目的冰雪世界,各种自然冰雕雪塑的造型,千姿百态。在这个冰雪世界里,还能看到碧波荡漾的冰碛湖,雪山冰川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显现出一幅迷幻的景色。
北国雪原,同样展示的是大自然原始的粗犷之美。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每到冬季,到处可见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可谓乾坤无处不琼瑶。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把北国雪原的无限风光展示得淋漓尽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许多名山都以雪景作为其独特的风光,如玉龙雪山、太白积雪、玉山积雪、基隆积雪等。
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是北半球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也是云南丽江最为壮美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由十三座山峰组成,从北向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其他12座雪峰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十三峰晶莹洁白,在云雾中时隐时限,宛如正在腾飞的玉龙,故而被称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的主峰并不容易看到,大部分时间处在云雾笼罩之中,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势,偶尔云开雾散之时才能一睹“玉龙”真容。玉龙雪山的景观具有独特的多样性,集冰川雪海、叠泉飞瀑、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诸多景致于一体。位于雪山东麓的甘海子,为一个天然的雪山草甸牧场,海拔近3000米,这里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的极佳之处。不同时刻,在甘海子可以看到不同的雪山美景:晴朗无云时,主峰扇子陡东侧被植被映得微微泛绿的冰川、冰塔林、冰原巍峨壮观;有时可见壮观之雪崩——冰雪奔涌而下,轰然喷泻,纷纷扬扬,漫天飞舞。云遮雾绕之时,雪山“犹抱瑟琶半遮面”,变化莫测。明代丽江第八代知府木公曾有《题雪山》五言诗赞美这座壮美的雪山:“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法,万古势。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太白积雪 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位于陕西省眉县城南20公里处,是秦岭主峰之一,海拔3767米,为关中最高峰,素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而著称。太白山海拔高,山上气候寒冷,常年积雪不化,即使是三伏盛夏,也是白雪皑皑,从远处遥望太白,有如玉龙横卧天门。古人观“太白积雪”一景,多讲究在晴日从远处遥望,特别是在早春或晚秋季节,山峰衬着朝霞或夕照,景致更为壮观。
玉山积雪 玉山山脉号称“宝岛屋脊”,纵贯台湾岛中部,它的五座山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主峰高达3997米,是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其余四峰环拱在主峰的东西南北,形成“五岳朝天”的景象。玉山地处热带,但因山峰高耸,山上长年积雪,远望如玉,尤其是月夜眺望,晶莹耀目,故名“玉山”。“玉山积雪”是台湾八景之一。有一首《望玉山》诗写道:“浮岚高卷日初升,一片晴光照眼明;积雪不消三伏后,层冰常讶四时成。疑他匹练非吴市,遮莫胥涛向越城;大璞已教天地凿,山灵稳卧不须惊。”基隆积雪 基隆(又作鸡笼),位于台湾的东北角,地处亚热带,风光旖旎,一派南国风情。在四季如春的城外,基隆山峦积雪的壮观景象常常会令人眼前一亮。极目之处,是白雪皑皑的山巅,银蜡点点,分外妖娆。清代诗人朱士玠曾独上高楼,放眼雪山,写下《鸡笼积雪》诗:“试上高楼倚画阑,半空积累布晴峦。谁知海岛三秋雪,绝胜峨眉六月寒。”短短四句,勾勒出基隆山的雄峻,晴峦积雪的壮观,并以峨眉山作陪衬,称道基隆的三秋积雪胜过峨眉的六月清凉。
南山积雪 承德避暑山庄四面环山,山庄之南,有复岭环绕,岭头积雪经年不消。晴朗的早晨,阳光明丽,于北亭遥望,洁白的冰雪,在南山诸峰闪闪发亮,皎若寒玉,如此壮丽的积雪景状,惟峨眉、明月、西昆、闻风四座名山可与相比,故“南山积雪”成为避暑山庄胜景之一。
岳屏雪岭 衡阳城西有一座高山,与南岳衡山遥遥相峙,似南岳之屏风,故名岳屏山。每逢冬天降雪,山头白雪覆盖。在雪霁之时,百鸟在山中觅食,发出欢快的叫声,构成了“岳屏雪岭鸟喧哗”的奇特景观。
苍山白雪 云南的苍山白雪,也是当地有名的景观。苍山的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等,山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即使在夏季也不融化。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有诗描述道:“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孤山霁雪 孤山雪霁,历史上是杭州钱塘十景之一。孤山是西湖风景最美的景点之一。它耸立湖中,波环水绕,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烟树深处,楼阁参差,环境幽雅。雪后初晴的孤山,石头上铺满了皑皑白雪,湖面上只露出青青的孤山。晶莹的孤山霁雪,令游人叹为观止。明初钱塘人高德旸有一首《孤山雪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后初晴的湖光山色:“山头白石六花铺,水面青青一髻孤。翠凤抟云朝贝阙,玉鳌擎日出冰壶。梅花正好冲寒探,竹叶何妨踏冻沽。千载林逋留胜迹,总因佳境在西湖。”诗中三、四句形象地刻画了孤山雪霁的景象:如乘风朝拜贝阙的翠凤,又如擎日而出的玉鳌那样洁净。冒寒探梅,踏冻沽酒,本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雅行,何况面对的是晶莹的孤山雪霁。
除了上述高山雪景外,西湖的断桥残雪、永州的愚溪眺雪、吉林的江堤雪柳等也都是以雪闻名的自然景观。
断桥残雪 杭州西湖,以水之美著称于世。但杭谚有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而提起雪湖,人们自然会想起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断桥,一名段桥,在西湖和外西湖的分界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因孤山的来路(白堤)到此而断,故而得名。每年冬末春初,冬雪未消,春水初生,拱桥倒映,分外妖娆。“断桥残雪”之所以成为古今游人神往的佳景,主要因为残雪未消,春水方生,呈现出一种时令变更所引起的愉悦和欣喜,使人体会到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功。关于断桥残雪,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明代杨周的《断桥残雪》:“澄湖绕日下晴湍,梅际冰花半已阑。独有断桥荒藓路,尚余残雪酝春寒。”描绘的是初春的早晨,在初阳的照耀下,澄澈的湖面上涌出一股股湍急的泉流;梅花树上冰棱花一半已消融,只有断桥上生满苔藓的荒凉之路,留下了残雪酝酿的春寒。
愚溪眺雪 愚溪眺雪为零陵(永州)八景之一。愚溪位于湖南永州城大西门外,因此地多冉姓而原名冉溪。唐元和年间,柳宗元从永州城内迁至溪旁居住。他认为自己不从流俗,为天下“真愚”,遂将冉溪改为愚溪,以托物明志。愚溪风光秀美,尤以“愚溪眺雪”最令人神往。寒冬季节,雪花飞舞,水天一色,西岸石木参差,寒鸭数点,宛然一幅绝妙图画。
江堤雪柳 吉林省吉林市因松花江穿城蜿蜒而过,素有“江城”的美誉,而江城风光中奇绝者首推“江堤雪柳”。松花江吉林段,夏日时碧波粼粼,沿岸十里长堤,杨柳依依,犹如绿色长廊。严寒的冬日,因受丰满水库发电放水的影响,松花江水不但依然从容地流淌,而且江面上笼罩着蒸腾的水汽。水汽迎风飘散,遇到堤上的杨柳枝条,迅速凝结成小冰晶,从而使夏日翠绿娇媚的杨柳换上了一袭银白的冬装。远远望去,仿佛千树万树梨花开,银装素裹,一片晶莹;近看,则玉缕随风摇曳,冰花点点。这就是有名的“江堤雪柳”。为了赏雪方便,一些地方还设赏雪亭,为游客提供赏雪的便利,并作为当地一景。位于吉林市西北的北山,半山腰上有一座建于清末的“冷雪堂”。此堂依山而建,前临峭壁,后倚山峰。当年许多诗人墨客常常雅集于此,观雪赏景,下棋吟诗。哈尔滨松花江畔,辟有一赏雪亭,为江畔一景。从亭中眺望那远远近近的山岭,漫山遍野,都铺上了一层白茫茫的积雪;而眼前千万条树枝,纵横交错,像挂满了一束束白亮亮的梨花。
与雨比较起来,雪更能撩起人的诗情画意。风花雪月,最容易摇动诗人的魂魄,使之发为歌咏;赏雪吟诗,更是古代文人乐此不疲的雅趣。
晋陶渊明写有一首著名的吟雪诗——《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岁暮年终,凄风劲吹,乌云笼罩的天空,整日飘着大雪。雪花飘落,侧耳倾听,一点声音也没有,闯进眼帘的则是一片皎洁。“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甚得旷天雪原的精神,为咏雪名句。
唐诗是中华文学史的峰巅,其诗人之多如满天星斗,其中不乏咏雪的高手,大文豪韩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韩愈一生写了不少有关雪的诗篇,而他笔下的雪,除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少数悲壮句子外,少有朔风怒号、大雪纷飞的苦寒景象,倒是那皎洁轻盈的雪花,常常化作一页页可爱迷人的诗笺。在韩愈的赏雪诗中,章法最妙、味道最醇的当数《春雪》一诗,诗云:“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寒意将尽,春光未到。眼前虽有草芽萌动,但仍然枯枝如铁,离万紫千红的光景尚有不短的时日。诗人盼春心急、思春情切,但他却不直截了当地说,只是婉言“白雪却嫌春色晚”。而那些轻飘曼舞的精灵,统统化作万点飞花,在庭树间穿梭往返。读者吟咏至此,顿觉嫩绿满眼,春光融融了。从雪花想到落英,形象过渡,十分合理自然。这首《春雪》,好似神来之笔,妙手偶得,但实是他多年观察、长期体验的结果。那春雪的影姿,不知在他心头飘舞过多少次。静观默察,娴熟于心,一旦灵感爆发,才会步入“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妙境。韩愈还有一首《咏雪赠张籍》的长篇排律诗,镂肺雕肝,对雪景极尽形容之能事:“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飘摇还自弄,历乱竟谁催?座暖销那怪,池清失可猜。坳中初盖底,垤处遂成堆……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其中“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二句,向来被诗家视为咏雪的佳句。
唐代另一个吟雪的高手当属边塞诗人岑参。他对边塞、大漠之雪的描述形象生动,堪称奇绝。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西北边疆地区,八月飞雪,而雪景绮丽,如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句,是咏雪的千古绝唱。梨花之色白如雪,以花色喻雪形,比喻新奇,使严寒的边塞之地,顿呈梨花烂漫的春色。再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化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全诗以全景式的扫描和宏大的气势,大笔挥洒,勾画出天山上白雪笼罩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又写一夜北风狂卷,天山积雪更厚。五、六联用汉月同照银山、逐胡风共过铁门关,来渲染天山雪之浩壮的声威。“交河”六句极写大雪造成的飞鸟绝迹、路滑难行、天寒地冻的景象,突出雪覆盖之广与军营内外的酷寒。无一处正面写雪,却无处不在渲染天山雪之广之盛之烈。
结尾四句,写雪中送别,无以为赠,惟折青松相送。就地取材,即景抒情,既突破了折柳送别的旧套,又用雪中青松自然关合戍边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刚健风貌。
不独韩愈和岑参,高骈、元稹、柳宗元、祖咏、白居易等许多唐诗大家都有咏雪的名篇。如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六角雪花飞舞,入户入庭,仿佛要与诗人对话,院中竹木顿时化作玉叶琼枝;登高眺望,雪覆大地,阡陌歧路全无踪迹。元稹《南秦雪》:“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写岭头浓云堆集,顷刻间大雪如飞尘般纷纷而下。在雪的笼盖下,千峰笋立,石如珠玉;万树驻雪,如白云罩头,好一派雪中风光。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无鸟影,地无人踪。在这一片严寒寂寞中,独有一个渔翁在一叶孤舟上垂钓于寒江大雪之中。这哪里是在写雪,分别是在写人——一个面对逆境却孤傲不屈的形象跃然于纸上。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山,在西安古城之南五十里处。因它耸峙于周、秦、汉、唐都城的南面,所以也叫南山。终南山千岩万壑,林木葱郁,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此诗写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而落日的余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令山下城中骤增寒意。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从夜间因寒冷而醒,又见到窗户一片明亮,方知是天降大雪。夜深了,不断传来的风雪折竹声时而把诗人惊醒,故推想雪越下越大。全诗没有正面描写雪景,只是从感觉、视觉、听觉的角度对雪及其程度进行了推理,读罢掩卷,纷纷雪花便在心头飘舞起来。
除了上述诗作以外,历代诗作中写雪的佳句更是俯拾即是。如:“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唐张元《雪》)以“玉龙”败阵而逃,形容飞雪满天,以“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地,想象瑰丽,比喻生动形象。“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写雪后放晴,阳光初照,白雪覆盖的山头,红光淡淡,一派迷人景象。“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隐《对雪二首》)前一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后一句写雪花的质量——轻于柳絮,重于秋霜。再如“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也从不同侧面描摹了雪的形态。“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飘飘洒洒的雪花从天而降,深巷无人,显得十分寂静,白雪覆盖着庭院,银装素裹,显得格外清闲。
塞外、大漠之地奇寒,飘雪的时日较内地为多,且常常是风雪交加,因而描写塞外、大漠雪景的句子在边塞诗中较为多见。如:“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南朝梁范云《效古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唐李益《从军北征》)“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唐李昂《从军行》)“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李颀《古从军行》)“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唐岑参《寄语文判官》)。
冬季飘雪,雪后天更寒,因而雪往往成为寒冷的象征。描写雪寒的诗句如:“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句,以夸张的手法,状燕山雪之大、天气之寒,是咏雪的名句。“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谢灵运《岁暮》)以冬夜月雪交辉,寒风凛冽,令人寒意横生。“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唐祖咏《望蓟门》),言北国严冬,幽、并、凉三州寒气逼人,积雪不化,只有高高的旗帜在边疆曙光中飘扬。
“隔牖风凉竹,开门满雪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写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其寒冷亦不言而喻。“竹覆春前雪,花寒劫外香。”(清王士祯《碧云寺》)言春前严寒,雪盖竹林,却有斗寒的鲜花飘香,现喻指在严酷的考验中方显英雄本色。
雪的颜色是洁白的,这种特质,自然容易成为诗人垂青的对象。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晚唐韦庄《菩萨蛮》)形容人肌肤像霜雪一般白皙。“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形容李花之多之白,如同万堆白雪顷刻变成。“江南三月,犹有枝头千点雪。”(宋释仲殊《减字木兰花》)“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清吴嵩梁《江南道中》)。前后两句都是联形容繁盛的花朵开得似雪一般。“万顷沧江万顷秋,镜上飞雪一双鸥。”(宋董颖《江上》)以雪形容鸥鸟羽毛之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以头上飘雪形容白发横生,人之步入老年。“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唐李白《横江词六首》)“湖青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宋苏轼《望海楼晚景》)都是形容江河湖海之波涛汹涌,如同堆雪一般。
雪是寒冷的象征,因而雪天的热炕,熊熊的炉火,还有烫得热乎乎的烧酒,烤得焦黄香脆的馒头……都会因为雪而显得格外温馨。许多古代文人都喜欢在下雪时饮酒赋诗、纵论家国天下事,故有“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唐郑谷《辇下冬暮咏怀》)之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问刘十九》)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诗人盛邀几位好友来家里饮酒叙旧,浮着“绿蚁”的新酒已温好,红泥炉烧得正旺,这温馨的氛围已令人神往,而此时已近傍晚,雪就要纷纷而下,正是饮酒的好时候,主人不禁问客:喝上几杯,以温暖身体,品味悠闲,滋养精神,如何?短短几行诗,写得极其平淡自然却又极富人情味。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梅花与雪,共同的特点是洁白,故梅花与白雪经常相提并论,同为高洁的象征。
宋代诗人卢梅坡,写有著名的《雪梅》二首,其一道:“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诗别开生面,评价了雪与梅的高下,指出梅花应承认没有雪那么洁白,白雪也要承认没有梅花那种清香。
在诗人看来,雪与梅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无须争强好胜。冷静下来,各自谦让一步,自然会互见短长。诗人借此称颂的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有自知之明。
再看《雪梅》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诗中实写雪虚写梅,并安排了个“第三者”——诗。雪、梅、诗三者缺一不可,有梅花而无白雪映衬则缺乏神韵,有白雪没有诗词则显平淡无味。傍晚,诗人的诗刚刚做成,天上便飘起了雪花,此时,大自然中的二位主角——雪花与梅花共同织成了一幅美景,诗、雪、梅共同营造出美好的情致。
古人喜欢把雪与梅花相提并论,还因为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具有不畏风雪寒冷而怒放的高尚品格。唐丘为《左掖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切莫定,吹向玉阶飞。”诗中先写梅花高洁芳香胜过皎洁的白雪,继而希望和煦的春风将梅花的幽香吹向皇宫的玉阶前,得到君主的赞赏。唐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明年应如律,先发映春台。”深雪覆地,夜中奇寒,万花沉寂,惟梅花屹立,一枝独秀,不能不令人惊叹其早放之奇和傲然之骨。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边有数枝梅花,冒着严寒在寂寞的角落独自开放。虽在远处也知道它们不是一堆积雪,因为有幽淡的香气随风飘来。诗中歌咏了梅花不畏寒侵、幽独开放的高洁风度与品格。宋苏轼《红梅》:“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言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着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态。南宋陆游《梅花》:“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写梅花不畏风雪严寒,依然开放传香。南宋白玉蟾《早春》:“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写早春刚刚开出的两三朵梅花,映衬在雪地里,显得分外妖娆。元代王冕《白梅》其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以雪中寒梅自喻,表明自己有兼济天下的大志。王冕《白梅》其二:“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写梅花不畏风雪严寒的高洁品质。
不独诗,宋词中也多有表现雪与梅的品性与姿容的佳句。如:“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晏几道《虞美人》),“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张孝祥《减字木兰花》),“雪后疏梅,时见二三花”(辛弃疾《江神子》)。
除了诗词以外,在赋家和散文家的笔下也有对雪的描绘。如南朝文学家谢惠连的《雪赋》,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假托西汉梁王兔园赏雪,招来了枚乘、邹阳、司马相如三人一起咏雪,各借典故,刻画雪景。谢氏之后,又有唐代的罗隐作《后雪赋》。此赋摹仿谢惠连《雪赋》,同样是虚拟梁王与邹阳、司马相如饮酒对话,但未着意去描写雪景、歌咏雪德,而是借邹阳之口,说出雪“善则善矣,犹有所遗”的另一面——“恶其不择地而下,然后浼洁白之性焉”,深含讽刺意味。指出雪本来具有“莹净之姿,轻明之质”,但它随风飘零,落到污秽之处,势必玷污它的洁白之性。对这黑暗污秽的一面,不能视而不见,甚至隐恶扬善,而应作深入揭露和批判。
明末散文家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对雪景的描写颇有传神之处。文中说,崇祯五年十二月,杭州西湖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天,初更人静,作者乘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但见“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景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境界全出。清代散文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文中把握时令特点,处处显示出岁暮隆冬时自然景物的凛然冷峻色调,突出了泰山在风雪之中的森严气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另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华夏民族还锤炼出了不少与雪相关的成语、格言。
如:大雪纷飞、鹅毛大雪、漫天风雪、风号雪舞、纷纷扬扬、天女散花,形容大雪满天飞舞,下得很大;瑞雪缤纷、瑞雪兆丰年,形容适时有益的雪纷纷而下,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六出纷飞、六出飞花、乱琼碎玉,比喻雪花的形状如花、似玉;冰天雪地、雪窖冰天、雪虐风饕,形容天气严寒;映雪读书、孙康映雪、萤窗雪案,以晋人孙康用雪的反光照明读书的事迹,比喻家境贫寒,读书非常刻苦;雪上加霜,比喻灾难、祸患不断,使受害程度加重;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困难和急需时给予帮助。
文人爱咏雪,由此还引出了许多有关咏雪的趣事轶闻。
东晋谢道蕴咏雪的故事,是文坛的佳话。在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谢安带着侄子、侄女在花园赏雪。看着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谢安灵机一动,想考察一下孩子们的文才,便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为了显示自己的才思敏捷,未及深思,便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了,拈须不答,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侄女谢道蕴。道蕴是谢家的女才子,见叔叔看她,便不慌不忙地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话音一落,谢安便拊掌称好。道蕴咏雪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道出了雪花的色彩,更道出了雪花的质感和神韵。从此,“道蕴咏雪”便成了文坛上的一则佳话,传为千古美谈。同时,谢道蕴还开柳絮喻雪之先河,以至于后来有长安“灞柳风雪”的风景名胜。灞水两岸在秦汉时便已植柳,到隋唐时已是“柳色如烟絮如白”(白居易《隋堤柳》)的景象。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灞柳风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唐时有个叫张打油的人,学问不大,但喜爱民间俚曲,经常和民间歌手来往,并独创打油诗一体。他写的打油诗通俗朴素,不加雕琢,洋溢着泥土的气息,虽然难登所谓的大雅之堂,但却为百姓所喜爱。张打油酷爱写有关雪的诗,自从他做了“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咏雪诗后,名声大噪,远近无人不知打油的名字。一个大雪天,张打油出门在街上闲走。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座大宅院前。见院内松柏葱郁,便信步来到院中欣赏雪压青松的美景。看着看着,不禁诗兴大发,便随手抓起屋内的笔墨,在白粉墙壁上挥洒起来:“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写完之后,张打油便扬长而去。没想到这下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原来这宅院的主人是南阳参政。参政大人下班回家到书房小憩,猛然抬头,看见雪白的墙壁上竟然写有一首歪诗,不禁大怒,问何人大胆,竟敢如此。随从想了想,回答说好像是打油写的。很快张打油便被带到了堂上。张打油一见参政怒气冲天,心中有些害怕,死活也不承认诗是他写的,还辩白说,自己虽然不才,也不至于写出这样的歪诗,并请参政面试。参政见张打油振振有词,心说也许冤枉了他,于是便说:近来南阳被叛军所围,正请救兵,你就以此为题作诗一首。张打油略加思索,便随口念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参政一听,起句不凡,催他赶快作下去。张打油想了一下,接着吟道:“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口气和粉墙上那首一模一样。参政听罢,禁不住大笑起来,就把张打油放了出去。自此以后,张打油的名气更大了。
古时文人写诗作文,都爱引经据典,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不例外。一次,他写了一首《雪后书北台壁》的诗,全诗对雪景的描写颇有新意,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些令人费解:“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诗传到王安石那里,他儿子对这两句诗的意思总猜不透,就反复吟诵着。王安石听到后,问儿子:“你老是念这两句,是否体会到了苏学士这二句的妙处?”儿子只好老实地说:“这两句大概只是写雪的寒意和颜色吧,还不知道其妙处何在?”王安石说:“这两句妙在用典,《道藏》上以‘玉楼’比喻人的肩膀,以‘银海’比喻眼睛,你看此诗中,学士引用的多么恰切,又无斧凿之痕。”王安石知识渊博,所以一眼就看出了此诗的深意。后来苏东坡得知此事,感慨地说:“只有荆公才是知音啊!”可见,对于好的诗文,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很强的鉴赏力,只好望文兴叹了。
对此,清代诗人袁枚却大不以为然,他在《随园诗话》中说,东坡的咏雪诗用“玉楼”、“银海”,不过是“言雪之白,以银、玉字样衬托之,亦家常事”,如此刁钻古怪地去引经据典倒是大可不必。可见对于诗词的鉴赏,有时也会见仁见智。
雪景,作为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不但入文,而且入画。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长廊中,就有许多珍贵的“水墨雪景”。
如果说文人们是用语言来描绘雪景神韵的话,画家们则通过逼真的绘画艺术,来展示雪的容颜风姿。唐代大诗人王维不但诗写得好,而且画技非凡,为画坛大家。苏东坡尝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有画境,画有诗意,正是中国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王维的山水诗和山水画一样,反映的大多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向往隐居山林、笑傲江湖的心境。如他的《雪溪图》,画面上陋舍寒江,覆盖薄雪,一片萧瑟,令观者陡生无限思绪。王维的另一传世名作《袁安卧雪图》,画中将皑皑白雪与翠绿芭蕉并置,后人就常以“雪里芭蕉”说明这种得心应手、超乎规矩、具有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思维。“雪里芭蕉”说明画家的慧眼已不局限于具体的自然对象,而是经由自己的慧心重新感悟理解过的自然。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赵干的《江行初雪图》,描绘的是江南初冬的萧瑟景象。江边的树叶和芦苇在寒风中摆动,江面在风中泛起层层寒波,骑驴的旅人在寒风中行进,不辞劳苦的渔民仍在江中撒网捕鱼。
北宋以后,各代山水画家中多有“写雪”的作品。范宽是北宋初年的杰出画家,与李成、关仝被称为北宋三大家,画史上有“百代标程大师”之誉。据宋《宣和画谱》记载,宋朝内府收藏范宽的作品有58件,其中雪景山水有竟占三分之一,可见范宽对雪景是何等地情有独钟。范宽的作品流传至今者已凤毛麟角,仅有《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两幅。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画雪山疏柳,溪岸渔舟,意韵清旷。许道宁的《雪景力》也是山水画中的精品。南宋山水画大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画的是设色江南雪景。金代李山的山水画,“水墨雪景,气韵浑成,得荆、范遗意”(《墨缘汇观》),其画雪景的代表作为《风雪松杉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马琬的《雪岗渡关图》,明代吴伟的《灞桥风雪图》、沈士充《梁园积雪图》,清代王珲的《仿王右丞雪景山居图》、弘仁的《西岩松雪图》等,均为传世的力作。
雪上运动,历来都是人类喜爱的运动项目。每当雪后天晴,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冲出屋子,在冰雪世界中撒欢打滚——堆雪人、打雪仗、捉迷藏……这是何等的惬意!其实何止是孩子,君不见童心未泯的大人们也常常出现在玩雪的行列中?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是雪的故乡、冰的世界。这里美在冰雪,趣在冰雪,而这里的旅游常常以冰雪运动、娱乐、观赏为主要形式,它惊险、神奇,充分体现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就有冬季滑雪狩猎的习惯。现代社会,滑雪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入冬,东北许多地方大雪封山,处处皆是天然滑雪场,戏雪、滑雪,坐马爬犁、狗爬犁、鹿爬犁等在林海雪原中穿行,真是趣味盎然。除了滑雪之外,现代雪上体育有高山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和花样滑雪等。东北地区各雪上运动基地都设有这些运动项目。
哈尔滨地处东北腹地,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漫长,冰封雪飘,白雪铺路,冰冻的松花江如同一条玉带环绕哈尔滨市,素有“冰城”之称。冰雪成为哈尔滨的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哈尔滨是世界冰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每年冬季都举办冰雪节。冰雪节的内容多姿多彩,包括冰雪艺术、冰雪体育、文化娱乐等多种项目。在这里,游人可以尽情地滑雪、滑冰、乘雪橇、坐爬犁、抽冰猴、冬泳、赏冰雪、玩冰雪、唱冰雪、画冰雪、吃冰雪……哈尔滨的冰雪节给人以无穷的享受和乐趣。在冰雪艺术中,最具冰雪特色的是冰灯艺术。在冰灯游园场,人们可以游历一座座高大雄伟而又精细瑰丽的冰雪殿堂,浏览一个个意趣盎然又神态逼真的故事冰雕景区。在五彩缤纷的灯光和悠扬的乐曲声中,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玉宇琼楼,来到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