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发布时间:2015-07-03
一 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和指导莱阳市和镇村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1.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的原则;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3)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莱阳市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1.5 预案审批及修订
1、本预案由莱阳市人民政府负责审批,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备案。
2、预案有效期一般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二 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1、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蓝烟铁路中段,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1′-120°59′12″,北纬36°34′10〞-37°9′52〞。东临海阳市,西接莱西市,北接栖霞、招远两市,南邻即墨市,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全市总面积1732km2,海岸线长27.5km。
2、河流分布情况:莱阳市境内河流,因地势北高南低,多为北源南流。500m以上的河流、沟溪共187条,其中流长15km(境内流长9km)以上的河流13条,内有11条归为五龙河水系,西部有2条归为莱西境内的大沽河水系。
五龙河水系中的五龙河,为胶东第一大河流。上游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于五龙村附近的峡口汇聚后始称五龙河。在其南下流径中又纳嵯阳河、玉带河、金水河,然后流入黄海丁字湾。五龙河流经照旺庄、古柳、吕格庄、团旺、姜疃、高格庄、穴坊、羊郡8个镇街。长51.28km,河床宽l00—400m,流域面积490.16km2。大沽河水系中的潴河,位于市境西北隅,源出崤山东侧,由谭格庄镇小台子村西南流至大水岔村前与东来支流交会,东流南去,于安里村前出境,入莱西市,西南会七星河。境内流长19km,河床宽40m左右,市内流域面积93.75km2。七星河,大沽河支流之一,上源支流有二,西支流源于莱西市野猪坡,东支流源于境内柏林庄街道办事处白石埠村,二支流会于冯格庄街道办事处马岚村北,由菜园泊村东南入莱西市境,会潴河。境内流长12km,河床宽20m左右,流域面积95.5km2。境内所有河流、沟溪基本上都有源短流急、涨落急剧特点,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成水灾,春秋降水量少,经常断流。
3、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莱阳市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5.6mm,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9.5小时,年平均风速2.8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大风、雷暴等。
莱阳市的洪水基本与暴雨同步,每年的7、8月主汛期暴雨频繁,洪涝灾害频发;洪水多为单峰,峰形尖瘦,一次洪水过程约1-3天,短的甚至不足1天。莱阳市山洪在6-9月均有可能发生,10-11月也偶有发生,汛后暴雨洪水多由台风影响所至。
4、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莱阳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沿河地带及山群之间,形成互不连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山地占总面积的21.5%,丘陵占47.06%,平原占31.44%。
2.2 经济社会情况
莱阳市下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78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87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莱阳市的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趋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万元。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03.2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1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增长2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莱阳市围绕“一三七五”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河四区”总体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服务员兴市、农业立市“三大战略”,全力突破结构转调、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改革创新、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作风建设“七大重点”,奋力谱写实力莱阳、魅力莱阳、开放莱阳、活力莱阳、和谐莱阳“五篇文章”,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奋力谱写莱阳发展新篇章。
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956年9月5日,台风暴雨,莱阳城12小时降雨249.8毫米。河堤决口33处,冯家疃被淹,倒房185间。全村667人受灾,全部临时转移。
1970年7月16日至9月16日,全市平均降雨666.2毫米,主雨区在照旺庄镇,冲垮塘坝48座,17万亩土地积水成灾,3.5万亩作物绝产,倒房774间。
1973年8月31日晨暴雨,15小时降雨274毫米。其中6点30分至10点3个半小时降雨220毫米。全县冲坏水库、塘坝19座,坝头地7700亩,倒房411间,淹死人4名,淹死牲畜58头。万第公社东陡山大队一个6万方的塘坝,洪水漫坝失事,冲走房屋31间,淹死七岁女孩1名。赤山公社榆林泊大队170多户进水,深1米多,倒房30多间。
1975年8月降雨393毫米,13日下午至15日晚60小时降雨219毫米,其中赤山、万第、山前店、纪格庄等五处公社都在300毫米以上,8月16日下午,五龙河洪峰流量3100秒立米,有116个村庄2391户家中进水,倒塌房屋1104间,水淹土地16.5万亩,绝产3.8万亩。市内4条公路有6处被洪水淹没。
1979年7月30日中午到8月2日下午,莱阳市14处公社下了大暴雨,最大时雨量100毫米。谭格庄公社降雨420毫米,榆科顶公社366毫米。据农业局在朝家堡良种场预测站记录,这次降雨量为607毫米,由于栖霞、海阳大量客水入境,沐浴水库入库最大洪峰和清水河洪峰流量都达近2000秒立米。清水河中下游右堤全线溃决。冲毁部队在纪格庄南河拉砂的汽车两部,另一部被冲出200米远。公路多处被冲坏。沐浴店公社的黄崖底、大明、汪格庄等村民房进水,纪格庄公社的东祝家庙、西祝家庙、田格庄等村,被洪水围困20多小时,有600多名社员受55235部队安排食宿。全市水淹地20多万亩,绝产4万亩。冲垮坝头400个,倒房756间,民房进水临时转移的社员5000多人,死亡牲畜160头,冲垮塘坝8座。
1985年8月18日至21日,台风暴雨,最大风力10级。全县平均降雨233.5毫米(谭格庄乡最大为435毫米)。受灾作物达46万亩,绝产16万亩,倒房11592间,损失水果11200万斤。损坏通讯和供电线杆10230支,冲毁鱼虾池1483亩,冲毁桥涵21座。
1997年8月19日至21日,台风暴雨,两天降雨量达250毫米,受灾作物达30多万亩,受灾果园达17万亩,冲毁公路5条,倒塌房屋20多间,损坏房屋530多间。
2007年8月9日至12日,莱阳市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为188.9毫米,6个村庄群众被洪水围困。受灾面积29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5.4万亩,受灾人口15.68万人,倒塌房屋250间,损坏公路16条。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非工程措施
近几年来,莱阳市在抓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落实,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组织人员安置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山洪灾害防御缺乏有效的监测预警设施和手段。受经济水平所限,目前很多地方重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监测站点严重不足,对局部降雨的预报精度不高,对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预测不够准。
二是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和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镇街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不够落实,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运转顺畅的防御工作机制。
三是不少镇街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在已编制预案的一些镇街,由于对当地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山洪灾害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不够,对危险区的划分不够准确;对预警程序、预警信号、联络人、转移避险路线、安置办法和地点等关键环节考虑不周全、不够精细、可操作性不够强,需进一步完善。
四是防灾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低。一些山洪灾害多发区,仍有不少群众不同程度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五是破坏生态环境,加重了山洪灾害。山区群众建房普遍缺乏规划,一些房子建在冲沟边、山脚下或陡坡下、甚至建在行洪河道范围内,一旦山洪暴发,房子首当其冲;还有如乱挖河床,阻塞行洪通道,乱砍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山洪灾害。
2.4.2工程措施
莱阳市现有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库、塘坝、泄洪沟渠等)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农田灌溉工程体系,不仅为莱阳市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近几年来的防汛、抗洪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莱阳市防灾工程措施现状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与有效应对莱阳市频繁的水旱灾害的需求相比,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莱阳市74座水库大部分是建成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已处于病险老化高发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尽管近年来莱阳市高度重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了水库除险加固进程,但是,由于几乎每年都有不少水库发生水毁,产生新的病险因素。
二是河道和泄洪水道、渠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下降。由于历年来受暴雨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或引发局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大量泥沙沉积于河道中,造成了河道及排洪渠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
三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三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危险区、安全区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
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3.2危险区、安全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区域普查情况,对莱阳市9个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防治区分别划分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由于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山洪灾害发生区域基本一致,因此对灾害种类的危险区不再划分。以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图件上。根据上述原则,将全区划分为2个危险区,其它为安全区。
(1)一级危险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沐浴店、山前店等镇的中低山丘陵区的河谷两侧和水库塘坝的下游。区内地形陡峭,河谷冲刷强烈。该区域植被覆盖较好,但山区采矿点散碎岩石众多,在河谷平坦地带往往有村庄分布,一有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或山洪泥石流灾害,冲毁村庄、塘坝,造成巨大损失。
(2)二级危险区
主要是指一级危险区的外围区域,包括潴河流域上游、七星河等,是河流主要水量的汇聚区。河道在此位置坡度较大,遇有上游暴雨,洪水奔腾,水量巨大,加之该区域人类活动较多,有众多村镇沿河两岸,容易受到山洪威胁。该类地区遇有大暴雨洪水,容易对河堤、道路、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3)安全区
莱阳市的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团旺、穴坊等镇。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受山洪威胁较少。同时在危险区内的山坡空旷地带、山脊以及远离河谷的地区,也是安全区,这些地区可作为山洪避灾场所。
莱阳市危险点分布图见附表,危险区划分图见附图。
莱阳市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表
分区 名称 |
危区 名称 |
主要分布位置 |
面积(km2) |
危险区 |
一级 危险区 |
蚬河上游流域、清水河上游流域和富水河流域,涉及沐浴店镇,山前店镇、龙旺庄街道办事处、照旺庄镇、万第镇 |
535 |
二级 危险区 |
一级危险区外围,包括潴河流域上游、七星河流域、白龙河流域、蚬河下游流域和清水河下游流域,覆盖了莱阳市中北部地区 |
539 |
|
安全区 |
|
团旺镇、穴坊镇、羊郡镇、高格庄镇、大夼镇、吕格庄镇、姜疃镇 |
660 |
四 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4.1.1市组织指挥机构
莱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市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山洪灾害突发事件防御应对工作。其办公机构设在市水利局,与市防办合并办公。
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成人员:指挥部由市长任指挥,分管建设及农业副市长、市人武部部长、市水利局局长任常务副指挥,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山东储备库管理处主任、市建设局局长、市海洋渔业局局长任副指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市教体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发改局、安监局、经信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海洋渔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卫生局、林业局、粮食局、供销社、旅游局、气象局、供电公司、市联通公司负责人及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任成员。指挥部下设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技术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工作组六个小组。
4.1.2镇街组织指挥机构
在镇街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部设指挥、副指挥,成员由水利、国土、民政、气象、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各镇街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镇街内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记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成立以青壮年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各村要根据受威胁的山洪灾害类型防御需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街、市指挥部机构备查。
4.1.3村组织指挥机构
各行政村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各村应成立以青壮年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成立监测预警队,并造花名册报送镇街、市指挥部机构备查。
村组织指挥机构设指挥、组长、副组长、成员。
指 挥:村党支部书记。
组 长:村委会主任。
副组长:村委委员、小学校长。
4.2.1工作职责
(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山洪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
①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
②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③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
④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⑤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2)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指挥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职责:
①贯彻执行有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市内的山洪防御工作。
②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部署年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御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③遇大暴雨,可能引发山洪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山洪灾害抢险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④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并落实本市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宣传培训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相关山洪灾害知识。
⑤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3)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按照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具体负责应急救援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4)市指挥部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警戒保卫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由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任组长,各镇街派出所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是:负责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管制,组织受灾人员安全转移、紧急疏散和撤离。
抢险救灾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由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任组长,事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是:
①依据掌握的信息情况制定救援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②组织抢救现场人员、物资财产。
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技术保障组人员组成与职责:市水利局一名副局长任组长,市建设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局、国土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部门、有关专家组及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①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②组织水利工程的抢险救灾。
③组织城镇建成区防洪排涝及市内公用设施的紧急抢修工作。
医疗救护组人员组成与职责:市卫生局一名副局长任组长,市防疫站、市级各大医院及事故发生镇街医院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医疗保障。
②负责组织医疗队伍、药品、器械。
③负责抢救医治和运转伤病人员和灾区消毒防疫工作。
后勤保障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市财政局一名副局长任组长,当地镇街一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交通、建设局、粮食局、林业局、供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是:
①负责调集抢险所需物资、装备,确保抢险所需器材、药剂、材料、食品等物资的供应。
②及时准确的将抢险所需的各种车辆、器材调往现场。
③根据需要在现场架设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保障整个救援过程中的通信畅通。
④快速修复损坏的供配电、供水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供水;架设临时供水、供电管线,保障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
⑤安排好参加救援人员的饮食和休整。
综合工作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任组长,公安局、安监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文广新局、相关镇街负责人为成员。其职责是:
①协助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
②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③具体组织新闻、消息发布工作。由新闻宣传部门负责通讯报道,稿件须经有关领导审定后方可发布。
④做好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5)莱阳市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在指挥统一领导下,水利、气象、国土、公安、交通、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及抢险救灾工作。
(6)镇街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制定完善并落实本镇街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负责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有关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预案培训演练、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
②掌握本镇街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及时上报发布预警信息,并督促各村定期进行水库、塘坝、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
③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并组织上报本镇街山洪灾害相关信息。
④指挥并组织协调各村进行群众安全转移,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7)镇街指挥部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负责本镇街区域内雨水情的监测工作及水库、塘坝、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市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
信息组:负责对市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雨水情、水库溃坝、决堤等信息及本镇街各村巡查信息员反馈的灾害迹象,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调度组: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人、财、物总体情况,负责做好抗洪抢险人、财、物的调度工作,确保抗灾工作迅速、有效地进行。
转移组:按照市、镇街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和保护。
保障组:按照市、镇街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负责抢险物资、设备供应及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秩序。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并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报警信号。
①协助镇街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负责执行落实;组织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②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负责上报本村的雨水情等资料,组织人员进行水库、塘坝、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并及时向村民发布预警。
③ 落实上级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④ 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置修复等工作。
监测预警队:负责对市、镇街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接受并及时转报村指挥机构,对本责任区雨水情进行观测,对水库、塘坝、堤防等险情进行巡查,及时反馈信息,并按指挥长的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紧急情况下,监测人员可自行发布预警、报警信号。
应急抢险队: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转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和财物,进行有序地抢险救灾工作。
4.2.2 分工
(1) 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 各镇街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在市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3) 各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村内水雨情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工作,必要时支援邻村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五 监测
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确定
5.1.1 山洪灾害雨情临界确定
参照《山东省莱阳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获得的典型区特征雨量,以典型区频率分析5年1遇降水特征值和典型区山洪灾害发生系列最小平均雨量,综合典型区特点和前期雨量情况,确定该典型区警戒雨量;以典型区频率分析10年1遇降水特征值和典型区山洪灾害发生系列平均雨量,综合典型区特点和前期降雨情况,确定典型区转移雨量。结果如下:
莱阳市山洪预警雨量值参考表
预警类型 |
时段 |
雨量(mm) |
预警类型 |
时段 |
雨量(mm) |
预警雨量 |
1小时 |
25 |
转移雨量 |
1小时 |
35 |
3小时 |
40 |
3小时 |
60 |
||
6小时 |
70 |
6小时 |
90 |
||
12小时 |
95 |
12小时 |
125 |
||
24小时 |
120 |
24小时 |
150 |
需要指出的是,表中只是给出了各级预警雨量的一个参考值,在实际的操作中,应结合前期降雨情况和降雨所在位置的天气形势、山体情况进行确定,若前期降雨较大,地面潮湿,且天气预报该地区将继续暴雨天气,其预警雨量和转移雨量应偏向低值;若前期降雨较少,且根据天气预报了解到暴雨过程即将结束,则相应的预警雨量和转移雨量应偏向高值。
5.1.2 山洪灾害水情临界确定
根据有记录的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河道水位情况,按照实际进行确定划分,并进行滤定对比,确保科学合理。
5.2实时监测内容
(1)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2)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3)监测系统的设立: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测量设施,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
5.3通信保障
根据莱阳市山洪灾害的特点,可用于预警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互联网、电话、传真、移动通信、短信、电子显示屏、报警器、锣鼓号等。
(1)固定时间发布的预警信息,接收的对象主要是公众,充分考虑通信覆盖面,综合选择多种方式同时发布,选择电视、广播、短信、自动传真、电子显示屏等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通信平台。
(2)不定时的山洪灾害警报信息,时效性要求比较强,通过电话、移动电话等直通方式进行通信。对于特别紧急的情况,警报传输通信必须各种方式并用。当公共通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均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时,采用卫星通信方式进行应急通信。
(3)对于公共通信条件较好、且运行维护费用有保障的地区可综合运用固定电话、移动通信通话和短信、传真、互联网、电子显示屏、有线电视和广播警报系统的多种方式。
(4)山高、地形复杂、人口密度低、缺乏电力供应的山丘区,采用短波通信或超短波通信进行预警信息传输。
(5)对于没有公共通信条件,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的偏僻山村,通过广播、喇叭、锣鼓、报警器、烟火、人力等根据已设定的预警信号发布预警信息。
5.3.1预警通信方式及组网
本系统涉及莱阳市12个镇街的预警通信,根据通讯条件调查,12个镇街均具备程控电话、广播和手机等通信条件,充分考虑市、镇街、村各级的现有可利用通信资源和建站条件,做到切合实际、节约投资,进行预警通信组网。
(1)市与镇街预警通信
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级别,采用市级广播、电视台、专线、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各种手段,向受山洪威胁的镇街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山洪警报信息的快速传输。
在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应用山洪监测、预警平台设立短信平台和自动传真系统,以短信和传真的形式自动或人工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镇街发送预警信息。
(2)镇街与村之间预警通信
镇街与村之间通过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广播传递预警信息。
在镇街与村之间建立无线广播系统,即在镇街和重要人口居住区设立无线发送站,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接收莱阳市监测预警中心传送的预警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预警区域的村,在村中设立无线接收站,用高音喇叭广播预警信息。在公网通信正常条件下,程控电话(PSTN)和移动电话作为预警信息传送的备用。
所有通信遭山洪破坏而失效无法与外界联络时,村使用手摇警报器、锣、哨等进行传送预警信息;必要时采用人力口头传递预警信息,通知受山洪威胁的居民撤离和转移。
5.3.2预警设备配置
预警系统设备主要用于预警信息接收处理发布和预警信号的传送等设备组成。主要分为监测预警平台设备和预警站点设备。
5.3.2.1短信平台及自动传真系统
在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应用山洪监测、预警平台设立短信平台和自动传真系统,以短信和传真的形式自动或人工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12个镇街、村(镇街、村预警信息接收站)发送预警信息。主要设备配置如表“莱阳市短信平台及自动传真系统”。
莱阳市短信平台及自动传真系统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短信预警发布设备 |
套 |
1 |
电话传真预警发布设备 |
套 |
1 |
传真机 |
套 |
4 |
卫星电话 |
部 |
1 |
对讲机 |
对 |
5 |
中继台 |
部 |
1 |
5.3.2.2预警站点设备及配置
预警站点分为自动预警站和人工预警站。
(1)预警站布设
①自动预警站
6个无线发射站。莱阳市重点防治区内有12个镇街距山洪泥石流灾害点较近,有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可能性,因此,在12个镇街6个无线广播警报发送站,接收预警中心通过短信、电话传送的预警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预警区域的行政村。
50个无线接收站。在252个村中有50个村,为自动监测站覆盖区域,距山洪泥石流灾害点较近,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可能性高,设立为无线接收站,接收相应无线发送站发送的预警信息,用高音喇叭广播预警信息到各户。
②人工预警站
在自动预警站点不能覆盖的其他受威胁村, 55个人工预警站。通过责任人观测简易雨量、水位站的信息实现预警,并为其配备相应的预警设备,如锣鼓哨、手摇报警器等。
(2)设备配置
①自动预警站
无线发送站:省中心选用手机和电话两种不同通信方式,确保信息传输到无线发送站。无线发送站接收到预警信息,通过发射机及时发送到接收机上,同时通过扩音机、喇叭,把预警信息传到附近区域,完成信息预警功能。配备发射机(包括话筒、扩音机、喇叭)、有线MODEM、GSM通信模块、传真机、UPS电源、防雷等。无线发送站设备设施配置表见下表。
无线发送站设备设施配置表
序号 |
设备设施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参数 |
|
1 |
无线 广播 |
发射机(含天馈线) |
台 |
5 |
30W型调频发射频率范围160-166MHz全宽带,PLL频率合成机步长10K,覆盖范围不小于6km |
2 |
通信 终端 |
有线MODEM |
台 |
5 |
串口传输速率66Kbps传输协议V.90/K66flexV.17,V.29,V.27ter |
通信终端 |
套 |
5 |
900/1800/1900MHz三频GSM/GPRS。最大发射功率2W 900MHz 1W 1800MHz。接口: RS232、USB、RS-486。串口采用标准EIA电平波特率可调 |
||
3 |
避雷 接地 |
电话 避雷器 |
个 |
5 |
2.6KA(8/20us),TA≤1ns,8线全保护,最大传输速率166M. RJ46接口 |
电源避雷器 |
个 |
5 |
DS160E/4,DS44S |
||
接地系统 |
处 |
5 |
接地电阻小于10Ω |
||
4 |
电源 |
UPS |
台 |
5 |
2KV/1小时 |
5 |
土建 |
天线杆 |
个 |
5 |
6米镀锌钢管带安装固定支架 |
无线接收站:具备实时接收发送站发送的信息和人工语音输入预警信号功能。将接收到的或人工语音预警信息,通过扩音机、喇叭传到组、户。一旦广播系统遭到破坏,采用手摇报警器、锣、哨等人工的方式进行预警信息传送。配备无线接收机(包括话筒、扩音机、喇叭)、并进行防雷接地处理,能够在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保证信号的正常传输及接收。同时电话和手摇报警器、锣、哨各1套。无线接收站设备设施配置表见下表。
无线接收站设备设施配置表
序号 |
设备设施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参数 |
|
1 |
接收 系统 |
接收机 |
台 |
50 |
和发射机配套,接收频率范围:160-166MHz接收灵敏度:0.13Uv防干扰及恶意开机方式:单片机 8位数字解码独立扩音输入方式:内置式话筒、M6输入插口。音频输出功率:110W |
2 |
电源 系统 |
蓄电池 |
组 |
50 |
150AH/12V |
稳压充电控制器 |
套 |
50 |
过流过压保护和逆变,充电电流不小于16A |
||
锣、哨 |
套 |
50 |
|
||
手摇报警器 |
套 |
50 |
|
无线广播预警系统组成示意图见下图。
无线广播预警系统组成示意图
②人工预警站:
通过责任人观测简易雨量站的信息,采用手摇报警器、锣、哨等人工的方式进行预警信息传送。配备手摇报警器、锣、哨等。人工预警站设备设施配置表见下表。配备无线预警站的村原则上不再配备人工预警站。
人工报警站设备设施配置表
序号 |
设备设施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参数 |
1 |
锣、哨 |
套 |
55 |
|
2 |
手摇报警器 |
套 |
55 |
|
自动预警站的主要耗电设备为功率放大器,多采用交流供电,但交流供电易遭雷击,在发生山洪时易出现停电故障,造成监测预警站在最需要的情况下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保证在异常情况下,报警系统正常工作,在分析监测预警站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预警信息接收站配备150AH/12V蓄电池1个,作为备用电源。接收机功率放大器可以受控工作,当需要本地报警时,可通过人工开启功率放大器,通过MIC本地人工播放警报信息,播放完毕,人工关闭功率放大器电源。但考虑到人为的疏忽,开启了功率放大器的电源会忘记关闭,会导致蓄电池的电源亏缺。为了避免这种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在开关上使用了时间继电器,设定时间继电器的时间为6分钟,即,在人工开启了功率放大器的电源6分钟之后,自动关闭功率放大器的电源,保护蓄电池。
六 预报预警
6.1 预报内容及等级划分
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塘坝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具体的预警标准见下表:
预警标准及降雨量划分表
警报 等级 |
符合其中之一 |
警报 标志 |
||||
1小时临界雨量(mm) |
3小时临界雨量(mm) |
6小时临界雨量(mm) |
12小时临界雨量(mm) |
24小时临界雨量(mm) |
||
三级警报 |
25 |
40 |
70 |
95 |
120 |
黄色 |
二级警报 |
30 |
55 |
100 |
125 |
150 |
橙色 |
一级警报 |
35 |
65 |
120 |
150 |
180 |
红色 |
预警条件:(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塘坝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6.2 预警流程
1、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根据预报预警办法及时发布警报。(1)接收到水雨情、气象、国土信息,由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号,按照市、镇街、村逐级进行预警。(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塘坝溃坝等),市指挥部或镇街指挥部,可直接向受威胁区域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2、预警方式
预警信号为传真、电话、短信等;报警信号为信号弹、报警器等。
6.3预警响应形式
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从降雨到发生灾害之间的时间短,且往往在灾害发生时断电、断路、断信号,因此群测群防尤为重要。
因此根据莱阳市实际情况建立莱阳市、镇街、村、户四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组织指挥机构主要在莱阳市、镇街、村建立。户由村一级负责预警、通信。
在组织体系中落实各级负责人和联络方式,建立紧急状态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机制,形成以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为核心,覆盖易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全部人员的责任制体系,通过责任制体系的建设,确保监测、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和各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启动、执行运转流畅有序。群测群防组织指挥机构主要在市、镇街、重点村一级建立。
七 转移安置
山洪灾害发生后,各级指挥部负责人及时组织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1、山洪灾害发生后,莱阳市需要转移安置的村庄和人员情况详见附表。
2、各镇街、村安置组成员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既定的转移方案、转移路线组织危险区域内的群众安全转移。
3、危险区域内群众转移后,保障组人员应当做好安置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及时向群众发放帐篷、充足的水和食物。及时关注安置群众的健康状况,有病及时治疗,防止灾区内疫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
八 抢险救灾
8.1山洪灾害检查
要加强山洪灾害区域的检查,包括汛前检查和经常性检查。要着重抓好汛前检查,每年汛前,市、镇街对所辖区域内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要突出日常巡查、检查,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落实应急处理措施,随后采取各种工程措施,确保影响区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2抢险救灾准备
市、镇街指挥部培训干部、群众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抢险救灾装备、资金、物资准备充足,抢险救灾常备队、民兵时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抢险救灾工作。
8.3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向上一级指挥部部门报告,立即成立抢险指挥部,安排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由相关镇街、部门安排专人监测、防御,报区防汛指挥部备案。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员伤病,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做好防疫工作。
(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保证群众安全。
九 宣传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群众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醒目的地方树立明确的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
宣传材料由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编制。具体要求:
(1)印刷《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发放至各镇街、村、户。
(2)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光碟及录音带,内容包括山洪灾害的成因、危害、特点、防御组织机构、预警信号、避险注意事项、预警监测设施的保护等内容。不定期地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及群众赶集时间进行宣传。
(3)制作《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内容包括防御对象名称、各级负责人、避险地点、避险路线、联系电话等。由各镇街、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负责制作,并逐一发放到山洪灾害威胁区的住户。
(4)制作宣传牌、宣传栏,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各镇街制作宣传牌、各行政村制作宣传栏,公布当地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组织机构,山洪灾害防御示意图,并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
(5)制作警示牌,在山洪灾害危险区各行政村制作警示牌,公布当地山洪灾害的危险区、安全区及转移方案(包括人口范围、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等)。
(6)对市、镇街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转。
(7)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技术及运行维护进行培训,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十 培训、演练
(1)对市、镇街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转。
(2)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及运行维护进行培训,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莱阳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组成及技术、数据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或信息终端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自动监测站操作维修与运行管理、人工及简易监测站观测及报汛等技术培训,保障监测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各镇街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对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监测人员进行雨量和水位观测方法、山洪预警信息传输、预警信息传递方法等培训,提高山洪灾害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镇街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对各村信息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方法,预警信号发布方式方法的培训,保障群测群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莱阳市危险区划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