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韵飘香
发布时间:2014-07-17
一个巨大的水泽,历经千年沧桑变成了万顷香雪海。在莱阳,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值得去两次的———暮春,观梨花如雪,赏“欺雪”之美;晚秋,看硕果满园,尝“含津”之味。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远古时代由于五龙河上游五大支流的汇聚,这里是一个百里巨薮,古称豨养泽。最早的记载见于《周官·职方》:“东北曰幽州,其薮曰豨养。”豨养泽渺渺数百里,《莱阳市地名志》记载:“豨养泽是胶东较早的地名之一,几经沧桑,泽水涸竭,年深日久,地貌地质改变,遗迹泯灭。《莱阳县志》曾对其做过考辨,认为系五龙河汇聚所成,现据地理资料考证,进一步认定,五龙峡口以北的低洼盆地是其遗址。这一巨薮确在莱阳市南10公里五龙峡口以北,它的范围南屏五龙山,北接旌旗山,东依龙母山,西界金岗口以北一带长岗,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传说豨养泽的存在确给当地人带来不少祸患,特别是夏季河水暴涨之时,沿岸百姓更是深受其害。为了整治这片沼泽,这里出现了中国较早的一条人工河———齐大夫河。一个叫齐大夫的人带领沿岸乡亲在五龙峡口开山造河,泽水南泻去海。后来,巨薮消失,留下一片广阔的沙土地,又经沧桑,勤劳聪明的莱阳人便开始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种植梨树,这时已经到了明朝末期了。从那时至今又过了四百多年。千古的豨养泽,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香雪海,也就是闻名于世的莱阳万亩梨园。
莱阳的梨园千万别只把它当成梨园,远古时这里是大泽,是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巨大的恐龙就生活在这个泽国里,恐龙死后,被大自然葬在大泽西边的山岗上。后来,泽水枯竭,今成梨园。梨园古意盎然,底蕴厚重,堪称莱阳地域文化的载体。
莱阳的梨园,不是千树万树,而是数十万亩。蚬河、清水河岸的芦儿港、逍格庄、西陶漳的梨园最为著名。在这三个梨园中,200年以上树龄的老梨树有1万余棵,300年以上2800余棵,400年以上150余棵。这里有树影婆娑的“慈梨王”,也有斜枝横逸的“姊妹树”、更有龙蟠虬结的“梨树王”。这个园里产的莱阳梨早在明万历年间,就被当时的县令祈琨献给了万历皇帝,从而得到了皇帝的奖赏,老梨树因此得名“贡梨树”,这片梨园也被称为“莱阳贡梨园”。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多次呈献给党和国家领导人。
梨园最美不过四月天。四月的梨园如诗、如画、如梦。春风一吹,梨园涌动,不久梨花便开了,梨花盛开、枝头蘸雪、彩蝶起舞。走进梨园,登高远眺,方圆万亩,一望无边,沿河两岸,惟余莽莽。还有比这更美的景致吗?赏梨花最好登高处,只有站在高处俯视梨园才有身临仙境的感觉。冬天看雪往往会被那寒冷的北风吹走了已有的雅致,空守着白茫茫的雪野,思维却早已被冷冻。而暮春四月,站在千古巨薮之上看如雪梨花,赏万顷香雪海之美,却能让人神怡心旷。
赏梨花也可以置身树下,体会“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人与树,花与人,仿佛梦中的情景,让人恍惚,令人迷醉。
梨园的美景不仅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游玩,更有文人墨客树下谈笑。明末清初,莱阳文风大振,当时莱阳名士姜埰、姜垓、宋继澄、宋琏、张允抡、董樵等人常聚会于此,后被称作“漳水八隐”。传说有一次,“‘八隐’在梨园的一口井边相聚,有人拿出大画家崔子忠为之画的一幅《彭祖观井图》与大家共赏。画卷中,彭祖腰系粗绳,且拴于大树,俯身观井;为防落井,井口还盖一木车轮。宋继澄看罢哈哈大笑,当即题诗一首,云:‘井深人所汲,坠陷亦或偶。盖之以车轮,俯视其何有。系身于大树,得非迂愚叟。彭祖八百人,于世恒不苟。示以常爱生,欲人知所守。呜呼适所适,得无屡娶否。’画和诗的寓意都是:人要想长寿,就要向彭祖学习,事事小心,处处爱生。有了这样一段文坛佳话,从此这口井就叫彭祖井。彭祖井的旁边是一大片古老的梨园,老树百余株,棵棵龙盘蛇舞、枝干苍劲,树龄多在300年以上,村民把这片罕见的老梨园叫做益寿园。”
1950年,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主演、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影片《农家乐》,就是以这片梨园为外境地现场拍摄的。
附:梨树王碑记
古之狶养泽,历经沧桑形成万亩梨园,银花奇树,千姿百态,浑然艺海,日月精华钟于灵秀,神土宝地生此梨树王。此树植于明崇祯年间,至今三百余载,主干丈余,其围合抱,积年风沙藏于地下,支干有五,蟋曲行空,犹如五龙汇聚斗胜,寿高而愈健,年老而不衰,春华秋实,年果万余,清时列为贡品。公元一九六一年成书的《中国果树志》中,此树照片题记“三百八十年生梨树,莱阳芦儿港,树龄之长、结果之多、均为世界之最”。特立石志之。
莱阳以盛产莱阳梨而闻名于世,素有“梨乡”之美誉。莱阳梨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明代栽植的“梨树王”、“贡梨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硕果累累。
莱阳梨肉质细嫩,甘甜如饴,清脆可口,风味独特,且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及丰富的维生素,被公认为山东“水果四杰”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莱阳梨便被列为皇家贡品,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呈献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品尝,中央办公厅曾专门回函以示谢意。